udn x 瘋活動 | 給你不只藝種人生
udn瘋活動 讀文創 藝文展演該用什麼姿態立足元宇宙

藝文展演該用什麼姿態立足元宇宙

美國時間2021年10月28日,臉書執行長馬克·佐克柏宣布公司將更名為Meta,以朝向公司的「元宇宙」願景前進!

DATE 2021.01.14

美國時間2021年10月28日,臉書執行長馬克·佐克柏(Mark Zuckerberg)宣布公司將更名為Meta,以朝向公司的「元宇宙」願景前進!

「元宇宙(metaverse)」以及「化身(Avatar)」這兩個概念,最早出現在1992年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說《Snow Crash》中,書中情節發生在一個現實人類透過VR設備與虛擬人共同生活在一個虛擬空間的未來設定中。而這個想像在二十餘年後的現今,透過科技進步已經一步一步實現在生活中。


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《Snow Crash》最早出現元宇宙這個概念。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。

其實當今年輕人甚至兒童,對於「元宇宙」或是說「虛擬世界」的想像應比起成年人們更為容易。任天堂的《動物森友會》,在這個世界裡人們有自己的虛擬島嶼、土地、房產,並穿插實際社群交友行為,一起相約出島玩、交易,包含以物易物形式交換虛擬資產,或透過「鈴錢」交易。而2018年的電影《一級玩家》也被當成是詮釋元宇宙概念最經典的電影,今年上映的《脫稿玩家》,也是利用電玩NPC角色當成主角,整個劇本的視角就是從完整的虛擬世界出發。當代兒童及青少年看待虛擬世界的邏輯早已經有一定概念,生活早已經走向虛實交替且界線模糊化的狀態,對於「元宇宙」這個虛擬環境跨入的門檻可能更為容易。

從電玩次文化再談到NFT(非同質化代幣)加密藝術認證的世界,在區塊鏈趨向成熟的環境下,已經開始透過虛擬貨幣進行真實的交易行為,並與真實世界的藝術品拍賣相當,能喊出天價藝術品,是數位藝術品當下及未來的市場。但是走向NFT,除了加密技術及數位科技不斷進階之外,更需要有別於傳統藝術品或知名IP的操作思維。從朱銘大師藝術品在NFT市場滑鐵盧的案例,可以窺見未來與現在,並不只是在運用的科技及虛實世界的差異,而是面對行為演變,早已經開始的元宇宙進行式,需要在傳播思維及作法上突破更新,轉換思考,才能跟得上未來市場。

那,藝文產業展演活動在這個宇宙中站在什麼樣的位置?做了什麼改變?又或是該做哪些改變?

藝文展演活動近兩年新冠疫情影響藝文展演產業甚鉅,傳統藝文展演最自豪的傳播形式,面對面、場域體驗及劇場真實互動等,反而變成疫情之下最難以突破的障礙。但也是因為疫情持續影響,加速推動轉型,讓改變不再淪為空談,傳統劇場形式開始在OTT平台上播放,各大展覽也開始出現了「線上」的模式。

除了單純把展覽放到線上形式外,透過VR、裸視VR的《貓美術館》線上特展,更細緻的將原來實體展覽做不到的動態畫作呈現,利用科技展現出來,同時搭配虛擬實境的密室逃脫等,試圖讓電影《博物館驚魂記》出現在線上展覽中。5G技術更加普及的現今,創新形式的《森.聲不息》虛擬演唱會,透過異地共演,跨越虛實界線,讓即時享受現場演出不再侷限同一場域。抑或可以利用更完整的策展概念,將演出影像包裝為更動人深刻且立體的視覺效果。


貓美術館線上展,讓喵畫中的貓主角全面啟「動」,做到了實體展覽所無法呈現的細緻互動。


首場8K立體演唱會「聲.森不息」,突破實體演出限制,開啟新型態展演模式。

雖然展演活動的數位轉型尚在各種摸索嘗試的實驗階段,無法完全將傳統現場體驗的感動無縫傳遞給大眾,但從僅是單向的把傳統展演轉為線上,到運用數位科技展現不同於實體的傳播策展思維,藝文展演活動持續利用數位科技力求突破創新。

「元宇宙」議題全球發酵之際,藝文展演產業的傳播形式演進朝向更嶄新、數位、科技的方向突破是為必然,從AR、VR再走向MR都已經有許多可被實現的科技應用。但是轉型的方式能否能接軌大眾對於傳統展演形式的需求,或是開創出另外一種嶄新的體驗模式,成為另外一塊藍海,還有待時間慢慢給出答案。

Events近期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