派對不只是鬧,還能冥想?DJ QuestionMark讓音樂成為行為藝術
DATE 2025.7.29 撰文|蔡若君
DJ、音樂製作人、長笛手兼派對策展人——DJ QuestionMark。(圖片提供 / 五樓製作)
DJ QuestionMark不僅拿過全球DJ大賽DMC台灣冠軍、代表參與巴黎奧運,還做過許多別出心裁的策劃:組「告野家樂團」為《魔獸世界》寫了多首高傳唱度的惡搞歌曲;推出音樂頻道《橘牆》系列節目,舉辦線上結合線下的「橘牆拍賣會」,使音樂派對升級為一場大型互動實驗。
音樂之於DJ QuestionMark,從來不只是單一形式的表達。他擅長跨領域合作、翻玩曲風,他的名字幾乎成為「創新」的代名詞。2023年他發起「英語金曲復興運動」,打造屬於台灣人共同記憶的英語金曲派對,「英文補習班」、「千禧嘻哈之夜」以及「婚友社」等各種結合台灣語境與文化的主題,讓派對不只是派對,更像是久別重逢的同樂會。
「英語金曲復興運動」自2023年開辦,2025年計畫辦理兩場盛大活動。(圖片提供 / 五樓製作)
共感,即為DJ QuestionMark的發想核心,「我們從小到大,對許多英文歌曲都有獨特的『共感』,」他說,「我就是把這份共感抓出來,再包裝成企劃。派對本身其實就是一種共感的體現,參加這個活動的人,一定是因為裡頭有他們感興趣的論述。當大家找到共感,活動自然變得有趣起來。」
在2020年疫情前,他在英國待了五年,期間發現所謂「英語金曲」的定義在不同文化中各有所異。相較於在英國,新好男孩(Backstreet Boys)的歌曲在台灣有更高共鳴度;約翰藍儂雖舉世聞名,但在台灣的流行程度卻未必具備「金曲」的普遍共識,「因為我們成長過程中,某些關鍵時刻會遇到特定歌曲,可能因為廣告的大量播放,慢慢累積起屬於自己的音樂脈絡。」換言之,「英語金曲復興運動」是以「懷舊」為底色的文化回溯,那些屬於台灣人共同記憶的英語金曲,映照出的是西洋音樂強勢襲來、揉和本土音樂及娛樂文化的光輝年代。
「英語金曲復興運動」涵蓋多元主題,包括「英文補習班」、「千禧嘻哈之夜」、「婚友社」等主題策劃。(圖片提供 / 五樓製作)
策展思維加持 燃翻派對每一秒
許多參與過DJ QuestionMark策劃的音樂派對觀眾大概都曾說:「這派對好怪!怪得好有趣!」他經常在全場氛圍達到最高潮時,忽然將音樂關掉,讓大家原地平躺,進行三分鐘的冥想;「婚友社」主題派對找來公司法律顧問,教導大家如何辨識並尊重他人身體界線,「我就是想透過一個大家容易參與,也能夠接受的媒介,悄悄地把我想傳遞的訊息帶出去。」
社會大眾對派對的既定印象大多是吵鬧、危險,甚至是被無理搭訕。DJ QuestionMark認為不需要將標籤撕下,而是能將之分開看待,「標籤是認識一件事情的媒介,所以應該將它分開來,讓大家有能力去分辨。」他巧妙地在派對裡加入新意,以逆向操作的方式跳脫窠臼,反倒使整場派對變得更好玩,讓人與人、人與音樂之間的互動更像一場即興行為藝術,「我是用策展的脈絡在玩派對,對我來說,最重要的原則是讓人有一點Take away。」
YouTube. DJ QuestionMark與DJ Mr. Skin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舉辦的《電波作業簿》巧妙地結合了冥想元素。
看起來很鬧的派對實際上是他和團隊精心策劃與嚴密計算的結果,確保每一分「胡鬧」都在意料之內,失控的狂歡其實是有意識的操控,「我們現在的工作系統蠻像劇場的運作模式,劇場的製作流程比較嚴謹繁瑣。」
他曾在劇場擔任配樂長達五年,這段經歷深深影響他後來的音樂路,亦成為創作的契機,「大學時期接觸劇場,那時候劇場裡剛好缺音樂人,大家就找我,所以一切的起頭就是:『我看你好像會!』」熱愛挑戰的他不會就學,只要事情不是完全不行就會去試試看,如同高中臨危授命,替DJ老師在政大放人生第一場DJ秀。許多「第一次」都是這樣不期而遇,卻又像命中注定。
DJ QuestionMark早期參與劇場與時尚秀場音樂製作的經驗是他重要的養分。(圖片提供 / 五樓製作)
進入「心流」 平衡商業與創意
「有時候,你想把自己推到下一個Level,就必須再做更多的事,勇敢直前。」2020年從英國返台後,DJ QuestionMark帶著這股動力,將出國前為Spinbox傻瓜黑膠唱機品牌建立的公司「五樓製作」系統化,從單打獨鬥升級成有規模的團隊,意味著他不再只專注於音樂和表演,還涉及派對策劃、劇場展演、跨界策展等以音樂為基底的項目,使他從創作者轉變為管理者,「一個人做事彈性大、執行快,但量能有限。人多力量大,但管理卻變成挑戰。」他坦言,「最大的挑戰就是學著成為一位好的管理者,如何分配量能、平衡創作與表演。」
這兩者間的平衡是永無止盡的輪迴,「有個名詞『心流』,就是要進入一種極度專注的狀態,創作才會有效率。」他將專業創作人和非專業創作人的差別定義在隨時保持80%以上的輸出,後者則是被動等待靈感,「我一直很努力想讓自己成為一個『真正』專業的創作人。」
2015年DJ QuestionMark創立「五樓製作」,作為整合音樂、派對策展與創意企劃的基地。(圖片提供 / 五樓製作)
「嚴以律己」是DJ QuestionMark身上最鮮明的體現,也使他在創作與管理的天秤兩端更加全力以赴,「當創作成為工作時,一定會犧牲一部分的快樂,雖然依然快樂,但是不可能沒有壓力,因為這就是工作。」他形容創作過程是持續的拉扯,而拉扯是痛苦的,「是不是不夠好?如何能再更好?」的質疑經常在心底盤旋,但完成專案的成就感足以掩蓋,甚至消弭那些痛苦,「我相信大多數藝術家、創作者都是這樣想的。」
創造與AI共舞的節奏
曾走遍Glastonbury、Midem、SXSW等國際音樂節,DJ QuestionMark印象最深刻的並非舞台表演本身,反倒是背後的策劃理念、思維模式與執行邏輯等軟性概念。他舉例,在Glastonbury曾見過為工作人員設置的Crew Bar和Crew Club,不論是演出者、驗票員還是保安人員,全都能自由進入專屬場域,享受只屬於「幕後人員」的表演,「這對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撼動,原來我們不只是個勞工,也可以被這樣尊重。我在那個場合的身份,居然也值得被娛樂!」
這些大型音樂活動歷經多年演進,淬煉自西洋音樂與娛樂文化的深厚底蘊,其規模源於蓬勃的產業發展,而蓬勃必然會帶來競爭,甚至是惡性競爭。DJ QuestionMark認為這正是國內外音樂圈最大的差異,「惡性競爭會磨出越來越高的標準,台灣的競爭還沒到那個強度,反而容易出現『吃不飽也餓不死』的狀態。」
VJ feiiic和DJ QuestionMark一起登上巴黎奧運的舞台,攜手演出。(圖片提供 / 五樓製作)
DJ QuestionMark對台灣DJ產業依然抱持樂觀的態度,他觀察這是尚未飽和、仍有極大發展潛力的領域。但同時,他也不諱言其中的隱憂。「台灣的音樂發展長期以來都圍繞著高傳唱度的情歌,那是一種獨特的環境荷爾蒙,很像是某種華人的音樂娛樂基因。」他指出,相較起其他曲風,情歌比較有機會獲得穩定的版權被動收入;大廠偏好傳唱度高,容易入口的音樂 ; 堅持獨特口味的創作人常因為苦求資源而奔波。相比之下的『平凡』與『獨特』常常呈現一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。」
不過,隨著網路時代來臨,音樂創作者也開闢出新的路徑,「現在從事音樂的門檻不像以往那麼高,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觀眾就行。」曾經數位發展重創實體唱片銷量,如今卻使創作形式走向多元。AI技術即是最鮮明的例子,「這就是趨勢!你卡關的時候它幫你解決難題,你擁有更多時間在『創』上,AI則處理『作』的部分。」
DJ QuestionMark登上國際音樂節Clockenflap舞台,將來自台灣的英語金曲派對帶到現場。(圖片提供 / 五樓製作)
時代不可逆,新世代創作者必須學會妥善運用工具,並在多元的創作形式中打磨出獨特性,才能精準抓住受眾的目光。對於夢想走上音樂路的新一代,DJ QuestionMark給出誠懇的建議,「先想好要把它當作Job還是Career,這會影響到你人生接下來所有的決定。」選擇成為職業勢必將迎接更多挑戰,得額外學習很多可能與音樂無關的事情,但只要你有心理準備,那就別留遺憾、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