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.10.15 ~ 2023.08.31
臺北市
udnFunLife與LINE TV攜手打造「數位劇場」,上架藝文影音節目,為全台首創將表演藝術節目登上數位串流平台的全新嘗試!平台未來也將持續加入更多優質團隊的影音內容,以行動支持臺灣原創的作品。
LINE TV數位劇場:https://reurl.cc/V8Zz2N
【安娜琪舞蹈劇場:董怡芬X安娜琪舞蹈劇場《與時間牽手》】
劇情簡介
編舞:董怡芬
舞者: 洪紹晴、劉俊德、陳彥蓉、陳彥斌Fangas Nayaw、甘翰馨、許書銓、洪筑君
一分鐘有多長? 一分鐘能做些什麼? 一分鐘能達成什麼? 一分鐘累積了什麼? 你會怎麼感受一分鐘? 網路、交通等各種傳播與運輸工具的發達,時間被濃縮,讓人對時間的要求越來越高。
每個人在生活中有很多身分、角色,各種通訊軟體充斥,看似線性的時間軸裡,多重視窗在真實與虛擬生活中交錯跳躍,移動之中可能就又有另一件事跑出來,做的事情常常超越自己所能負荷。我們的現代生活,或能找尋到一點前因後果的蛛絲馬跡,卻破碎、跳脫線性,不太有邏輯。
《與時間牽手》反映了這樣的狀態。所有人的時間都一樣,但每個人每天的二十四小時,過得很不一樣。
【安娜琪舞蹈劇場:董怡芬X安娜琪舞蹈劇場《與時間牽手II-我們就是時間》】
劇情簡介
編舞:董怡芬
舞者:陳彥斌Fangas Nayaw、劉俊德、甘翰馨、許書銓、周寬柔、簡慈儀、潘柏伶、黃致愷
如果沒有變化,我們還能感受到時間嗎?
《與時間牽手II- 我們就是時間》希望透過時間去再次探索,進而反思地球上的人類是如何展開對未知的、無止境的去探求、創建自己認定的理想世界,卻也同時將人類帶向另一種不可逆的極端世界。
是我們定義了時間?還是時間定義了我們? 時間的感受大多來自於自己的記憶,記憶來自於人本身的生活,生活的每個動作都是由人的意識建立起來;人的意識本身就是時間,但如果沒有變化,我們該怎麼感受時間?如果一直在變化,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時間嗎?時間是如此的龐大難以捉摸,在生命的時間裡,怡芬不斷嘗試在身體的流動與時間的洪流裡,探索著「人」。
《與時間牽手II- 我們就是時間》,邀請觀眾走進表演當中,以沈浸式的體驗親自去感受時間,並獲得屬於自己的、獨有的記憶。 讓時間留在身體裡,我們就是時間。
【雲門舞集:行草】
劇情簡介
肉身運筆,以舞抒情。2001年林懷民以《行草》揭開他將書法美學入舞的「行草三部曲」序幕。
自90年代起便長期接受靜坐、太極導引、內家拳及書法訓練的雲門舞者,以剛柔並濟的肢體律動,運鋒乘勢,揮灑出書家之精「氣」與開闔變化的神髓。
舞台天幕映出的名家手跡,空氣中流淌著瞿小松為《行草》創作的音樂。氣韻恢宏的樂音與素色玄衣的舞者流轉糾結,彷彿一次書家與舞者跨越千年時空的私密對話,剎那凝成清麗絕色之美。
【雲門舞集:松煙】
劇情簡介
若說2001的《行草》,是林懷民以書法美學入舞的初探,那麼 2003年發表的《松煙》,就是他對書法「墨分五色」境界的進一步探究。
舞作中獨留舞者肉身幻化書家筆致,舞者始自沉緩雍容,瞬而輕盈騰躍。不絕如縷的氣韻,在釉色斑斕與墨跡分明天幕間流轉,與約翰.凱吉彷如空山靈雨的樂音相互呼應。萬千氣象勾勒出浩瀚太古之時光流轉,與東方「空」、「無」之美學本質。
【雲門舞集:狂草】
劇情簡介
書不限法,身不拘形。林懷民2005年的《狂草》,是他「行草三部曲」的終結篇,也是他化肢體律動為漢字書法,一次最浪漫而徹底的釋放。
舞台上懸垂的七幅宣紙,演出中蜿蜒流淌而下的墨跡,構築成一片恢宏的墨色森林。舞者處身其中,以氣引體,內運外動,自由出入肢體和書法的法門,展現雲門舞者十年練功的成果。在編舞上,則呈現出一種浪漫自由的形式,表面上沒有章法,沒有結構,正是「書不限於法,身不拘於形的體現」。
【雲門舞集:水月】
劇情簡介
1996年,林懷民自「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」的佛偈得到靈感,編作了《水月》,首演後立即被譽為「當代舞蹈的里程碑」;2000年應邀在雪梨奧運藝術節演出,同年獲頒國際舞蹈雙年展「最佳編導獎」。
《水月》以身體、流水、明鏡,構作出虛實互映,色相幻相互融的絕美意象。舞者蹲踞擰轉,導氣引體,以東方肢體的運作,和米夏‧麥斯基演奏的巴赫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纏綿對話。東方與西方在《水月》中水乳交融。
【雲門舞集:屋漏痕】
劇情簡介
西元772年,唐代宗大曆七年,大書法家顏真卿和懷素在長安論藝。懷素說他效法夏天變化萬千的雲彩,書法因而精進。顏真卿問:「何如屋漏痕?」懷素佩服,驚嘆:「得之矣!」
《屋漏痕》原指水分浮現在牆面的漬痕。由於兩位大師的對話,這三個字成為書法最高境界的隱喻。2010年,在全球讚譽的「行草三部曲」之後,林懷民取「屋漏痕」之名,探索書法美學的再突破。他以獨到的創意,建構傾斜八度的白色舞台,投影機灑下黑色雲彩,在宛如宣紙的舞台上流轉,渲染,成就瞬息萬變的山水畫。舞者扎根地板,因勢導力,舉重若輕地在傾斜8度的斜坡舞台上奔馳,飛躍,出入雲影,成為山水畫裡的傳奇人物,與音樂、雲影的消長融為一體,將觀眾帶到奇幻空靈的世界。
【雲門舞集:流浪者之歌】
劇情簡介
1994年,林懷民帶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.赫塞小說《流浪者之歌》,前往佛陀悟道之地菩提迦耶朝聖,回國後編作了這齣寧靜安詳,美麗非凡的舞作。
三噸半的黃金稻穀,構成千變萬化的視覺風景,如雨,如瀑,如山川沙漠。空靈婉轉的喬治亞民謠如水流淌。手執樹杖的舞者虔誠或狂熱起舞,展開他們祈福的儀式,而台角一位白色袈裟的僧人自始至終,雙手合十,不動如山。舞至終結,一名舞者彎背緩行,把滿台的稻穀耙成一圈圈龐大的同心圓,使人驚顫,感動。
這齣90分鐘舞劇是林懷民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,在世界各大城市獲得熱烈激賞。2014年,舞作20週年,重訪美、加和歐洲;近200場的紀錄,成為雲門近年演出場次最多的製作。